幾個剛看完的老師,都開始拍手稱好:“妙實在是太妙了。”
“實在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學生寫出來的作文。”
“這篇作文都能,直接投雜志了。”
“這篇作文不是只能拿60分,是滿分只有60分。”
“……”
一些還沒看過作文的老師,都覺得言過其實了,當這些老師看完作文后,立刻改變了看法。
一個個都承認,這篇作文確實能拿滿分,沒有一丁點扣分的理由。
禿頭李老師是最后一個看這篇作文的,其余老師都看完了,他才開始看。
當看到作文最后一句,
[高考能決定人生,最少能決定十年后的人生]
他流下眼淚,想到了小時候一個村子里面的伙伴。
這些伙伴,大多數都沒高考。
有一個和他一樣參加了高考。
去了一個三流大學,現在和他比起來簡直有天差地別。
這種最真實的沖擊感,徹底擊穿了他的內心。
當一些老師看到,李老師哭了。
“你咋了高興成這樣。”王老師打趣道。
顯然他是覺得,李老師是因為把一個差生教成一個好學生,而高興到哭了。
李老師看了他一眼:“老王你理解錯了,我只是想到了和我一起參加高考的一位同學,一時感慨才哭的。”
伴隨這句話說出,整個閱卷室的老師都沉默下來,都好像回到了十多年前高考的時候。
一起都想到那句:
[高考能決定人生,最少能決定十年后的人生]
一個恍惚之下,好幾個老師都掉下眼淚,在回憶中,在那篇作文的刺激下。
禿頭李老師緩了過來,提議道:“我覺得這篇作文,完全可以來一次全校閱讀,就在下周一是升旗儀式上。”
“老李你說得不錯,我支持讓文淵演講這篇作文。”王老師第一個附和道。
其余老師回過神來,都點點頭。
這群老師便確定下,讓文淵下周一去升旗儀式,演講這篇《高考的意義》。
而后接下來的閱卷都變得索然無味起來。
有了文淵的卷子打底。
一個差生逆天崛起成為一個好學生,拿下506分,拿下滿分作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