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日,最后一股黃巾余孽在山谷被圍。
林逸持槍立在高處,看著下方黃巾軍舉著寫有“天公將軍”的殘破黃旗瑟瑟發抖。
他揚聲喊道:“張角已化作黃土,爾等還不投降?”
話音未落,一名黃巾軍頭目突然擲出飛斧,卻被林逸側身避開,反手一槍刺穿心口。
其余黃巾見頭目斃命,紛紛棄械跪地。
當夕陽將天邊染成血色時,皇甫嵩的帥旗插遍冀州全境。
捷報傳至洛陽,滿朝震驚——自黃巾之亂起,從未有戰事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平定。
而且三大黃巾主力戰場,南陽,兗州,巨鹿。這其中之二,南陽、巨鹿戰場都是因為有林逸存在,戰事得以快速解決。還多次立著這先登、斬將、奪旗、陷陣之功。
至此林逸已進入這東漢集團各級官員的視野。林逸的到來,也在這不知不覺中,改變了不少原有歷史。
張角他們三兄弟接連死得這么快,出乎了其他人的預料。
而張角臨死前也做出了最后一個決定,便是令黃巾教徒退入山林,以待時變。
正因為張角的這決定,然后朝廷的一個對策,給這東漢埋下了一個禍根,至此東漢覆滅。
張角的這個決定,各地黃巾退入山林,后面又形成一股股聲勢浩大的部隊。只不過推行州牧制地方軍政一體后,被各地諸侯收編了。
青州黃巾軍:黃巾起義失敗后,青州成為各地分散的黃巾軍和響應起義的其他農民武裝的集結地,形成青州黃巾軍。徐州黃巾軍也全部轉入青州,壯大了其聲勢。
河北黃巾軍(黑山軍):張角起義時,河北的渠帥張牛角聚眾響應。張角病逝后,起義軍形勢嚴峻,張牛角去世,部將擁立褚燕為首領。褚燕后改姓張,因身輕如燕、驍勇善戰,軍中稱他為“飛燕”。
白波黃巾軍:張角起義被鎮壓后,黃巾軍余部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重新起義,號為白波軍。
汝南黃巾軍:汝南黃巾軍是豫州黃巾的余部,史料中也稱其為汝南葛陂黃巾。其首領有何儀、劉辟、黃邵、何曼等人。
而這朝廷給出的對策,漢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,將刺史改為州牧,由宗室或者重臣擔任,讓其擁有軍、政之權,加強地方實力,有效的圍剿黃巾余部。
而有地盤的州牧,又掌軍政之權,在當地可謂是一手遮天,土皇帝般的存在。漢靈帝下放的權利,地方軍擁兵自重,出現了后續各地諸侯,逐鹿天下。
這州牧制度,歷史上本來是188年出現的,如今因為各種原因,竟然提前放出了。
林逸的到來,產生了蝴蝶效應。
而林逸知道漢靈帝要推行州牧制后,便先趕去洛陽操作一番。給了黃忠一個主簿的官職,讓黃忠帶著剩余部隊先行前往上谷郡。主簿雖然說掌管文書、簿籍,負責郡府的文書往來和檔案管理工作,但他還有一重身份意義,那就是太守的親信屬官。
洛陽城,張讓的府邸中。林逸之所以找張讓,是因為張讓乃十常侍之首,宦官之首,極為受漢靈帝寵信,幾乎是認張常侍為亞父,可見其寵信。
現如今張讓在府邸大廳中,正看著幾樣寶物怔怔出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