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泰三年,十月,紫荊關(guān)。
“轟!”
幾十斤的石頭砸在箭垛子上,轟鳴聲震得守城士卒耳朵嗡嗡作響。
箭垛子后面,兩個大乾士卒捂著耳朵,死死地靠著箭垛子。
“嗖!”
一根箭矢射來,貼著其中一兵卒的頭頂飛過。
就聽大乾軍的百夫長大吼。
“敵軍來了,準備迎戰(zhàn)!”
兵卒們紛紛從箭垛子后面站起來,順著城墻往外看。
北蠻以投石機,壓制城墻的兵卒,再以步軍推進。
一架架云梯已經(jīng)到了城下。
“硬弓手準備,放箭!”
百夫長大手一揮,上百箭矢朝著城下射去。
頃刻間有十余人中箭倒地。
北蠻兵卒中箭后仍不肯撤退,嘶吼著繼續(xù)進攻。
論悍勇不畏死,北蠻人是一等一的。
不過,在進攻的兵卒中,還有一些與北蠻人有明顯區(qū)別的兵卒。
他們的皮甲老舊、行動不似北蠻兵那樣敏捷,被裹挾著攻城。
這群人并非北蠻兵,而是北蠻在燕云組建的“義軍”。
“義軍”組成龐雜,有家中窮苦活不下去,參軍搏一把的窮苦百姓。
北蠻人雖然搜刮燕云的財富,但對“義軍”中的兵卒很大方。
戰(zhàn)死者,給予跟北蠻兵卒一樣的撫恤金。
北蠻人從燕云的漢人百姓身上搜刮財富,再以錢財來驅(qū)使百姓為他們賣命。
“義軍”中除了窮苦活不下去的百姓,還有從燕云大牢中放出來的囚徒。
有些是等待秋后問斬的囚徒,有些是犯了重罪的囚徒,總而言之全部送上戰(zhàn)場。
北蠻大王達延汗約定,普通的犯人只要斬首一人,即可脫罪恢復(fù)自由。
重罪的犯人要斬首兩人,即可脫罪恢復(fù)自由。
至于死刑犯,要斬首三人才可脫罪獲得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