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公徐英沉聲道:“北蠻人狡詐,毫無信譽,不過北蠻人敬畏強者。”
“我大乾強盛的時候,北蠻人便偃旗息鼓,我大乾積弱的時候,北蠻人便趁機寇邊。”
“單純與北蠻人議和,簽訂和約沒有意義,需以雷霆手段擊之令蠻夷知曉利害才行。”
末了,英國公徐英還加了一句:“不過,議和可以,絕不可以割讓土地,那些被北蠻占據(jù)領土寸土不讓!”
戶部尚書裘德眉頭緊蹙,憂心忡忡。
“英國公,你說的有道理,但北蠻人來勢洶洶我軍剛剛在幽州遭遇大敗。”
“紫荊關將士們士氣低落,萬一……萬一紫荊關守不住,怎么辦?”
選擇在紫荊關阻擊北蠻,能擋住當然是皆大歡喜。
萬一擋不住,北蠻兵臨城下,到那時候想跟北蠻人和談,北蠻人也不會同意。
刑部尚書張郃瞥了裘德一眼,冷哼一聲:“哼!裘尚書為何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?紫荊關乃天險、雄關,擋住北蠻不能說十拿九穩(wěn),一年半載還是沒問題的。”
“待冬日來臨,天寒地凍,北蠻自然會偃旗息鼓,不想和談也要和談!”
見兩邊的人又要爭論起來,徐英咳嗽了一聲:“諸位大人,莫要繼續(xù)爭論了,不如聽聽大將軍與后將軍怎么說。”
大將軍常茂統(tǒng)帥天下兵馬,戰(zhàn)功赫赫,后將軍劉啟對北蠻軍的戰(zhàn)力最是了解。
論紫荊關能守備多久,他們最有發(fā)言權。
常茂看了一眼劉啟,道:“紫荊關居高臨下,若守備兵力充足,固守個兩年到三年,不成問題。”
劉啟微微頷首,贊同常茂的看法:“大將軍說得沒錯,紫荊關固守兩年到三年沒問題,何況我軍只需堅持到冬日來臨即可。”
“當下是八月,再有三個月紫荊關將進入寒冬,北蠻人必定撤軍。”
“以紫荊關消磨北蠻的銳氣,冬天北蠻撤兵后再與北蠻議和,可行!”
大將軍、后將軍相繼表態(tài),英國公徐英方松了一口氣,對著龍椅上的朱歡拱手行禮。
“陛下,究竟如何做,請陛下決斷!”
是戰(zhàn)是和爭論了這么久,朱歡早已是疲憊不堪。
徐英取了一個折中之法,算是兼顧了朝中雙方的意見。
最重要的是,徐英的辦法妙在一個“拖”字。
將議和這件事直接拖延到三個月后,暫時緩解了朝中的矛盾。
朱歡的眸子掃過群臣,良久后才說道:“好,就按英國公的法子來,整軍備戰(zhàn)紫荊關。”
“將北蠻人的銳氣消磨掉,打疼了北蠻人,再視情況與北蠻人議和!”
朱歡說的是“視情況”,若紫荊關之戰(zhàn)打得好,興許不用議和,大乾可以伺機反推回去。
王瑾的臉上露出一抹失望,不過皇帝已經做了決斷,他只好接受。
王瑾對紫荊關之戰(zhàn)持悲觀態(tài)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