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座小山丘如沉睡的玄武坐落在大地上,巖層褶皺間流淌著翡翠色熒光。
地表裂縫滲出的淡藍(lán)色靈霧中一道山洞赫然張開,其中不時流出的涼風(fēng)宛若巨獸的吐息。
“這便是幾人打開的礦洞么…”
此時葉錦之已經(jīng)趕到靈石礦脈所在,正望著眼前的洞口輕聲自語著。
蒼黃域內(nèi),許多地方底下都隱藏著靈石礦脈,分為先天形成以及后天形成兩種。
先天形成的靈石礦脈本身就存在于蒼黃域內(nèi),是數(shù)年來靈氣沉淀而形成的天然礦脈。
這種礦脈一般非常的廣袤,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可供宗門開采數(shù)年,且靈氣質(zhì)量也極為純粹。
但缺點就是比較少見,因為想要形成如此規(guī)模至少需要數(shù)千甚至上萬年的時間。
因此這些先天靈石礦脈基本上掌握在七山門以及四邪宗手中。
不過即便是這樣的大宗門麾下的礦脈也并不多。
七山門每個宗門所掌控皆不超過一手之?dāng)?shù),而四邪宗就更少了…
畢竟七山門掌控蒼黃域的四分之三,而四邪宗只是占了其中四分之一…
至于那些中型勢力有的可能會掌握著一處有的更是沒有這等機會。
而小型勢力就更不用說了,別說是擁有一處,見都可能沒見過,只能開采后天形成的。
后天靈石礦脈之所以能形成還要歸功于曾經(jīng)那些實力巔峰的修士。
修士的壽命是有限的,死后一身修為也會逐漸消散。
一些實力強悍的散修會在大限來臨前給自己尋得一處坐化之地。
有的人不甘就這樣離去,便會將自己畢生所藏化為傳承以便后人繼承自己的衣缽。
有的人則是回顧往昔,靜靜的等待死亡的來臨。
而其畢生修為也會逐漸融入到坐化之地,最終形成后天的靈石礦脈。
之所以都是散修是因為宗門絕不會允許自家的資源流失。
因此無論是傳承還是后天礦脈都會放在自家宗門領(lǐng)地中。
與先天礦脈不同的是后天礦脈規(guī)模都比較小,可供開采的靈石也非常有限。
畢竟一個人數(shù)百年的修行根本無法與天地間數(shù)千年的沉淀相比擬。
并且后天靈石礦脈所蘊含的靈氣一般都會有著修士生前的屬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