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說!”
陳余只是輕描淡寫一字。
暗衛給神都城做出了如此之高的評價,竟稱之為“永不陷落”。
那么這座追溯起來,比景都歷史更加久遠的西境大城必有其獨特之處。
暗衛又應了一聲“是”,隨后道:“神都圍三山而建,三座高山皆有千米高,也被大周人稱為三大圣山。其中一座是純礦山,山體附近富含大量銅鐵金等礦產,幾乎取之不盡。”
“大周人建國之初,便傾盡全力挖空了整個山體,在山體內部建造了數個巨大的,集合了開采、熔煉與鑄造工場。歷經數百年發展,城內完全實現了鐵器等涵蓋軍工、民用等兩方面的鐵器自足。”
“而且儲備量冠絕整個大陸,不需要任何一方的幫助,即便神都封鎖十年,城中大軍亦不會因缺乏鐵器和兵器而自行瓦解潰敗。他們是整個大陸唯一一個把武器壓在枕頭底下的強武帝國,大人可以試想一下,那意味著什么”
陳余一驚,似乎被這話給怔住了,愕然道:“什么?大周人圍住了一座礦山,且有完備的生產鑄造工藝與人員,戰時能源源不斷生產武器?”
兩軍對壘,有時候并不會因為一兩場的勝利,就能決出勝負。
從某種層面上來說,打仗拼的是國力與人員物資的消耗。
再驍勇強悍的士兵,也要有精良兵器,用之不竭的物資補給,方能奠定占據主動的基礎。
而神都城圍礦山而建,歷經百年浸淫,已構建出完整的武器生產鏈,且儲備量驚人,這意味著任何人想和他們比拼消耗,都終將會落空
只要城中還有百姓,大周人就擁有取之不盡的武器。
敵軍圍城,一旦陷入苦戰,卻極有可能陷入物資匱乏而攻堅不利的窘境,繼而顯見頹勢。
任何一場無法迅速結束的戰爭,最終的結果都終將演變成消耗戰。
消耗戰的結果,則是背后極大的人力物力的付出,乃決勝的關鍵。
大周人占據地利人和,卻首先解決了軍械消耗的首要難題,無疑顯示出了其極大的戰爭潛力。
城中有永不枯竭的武器資源,豈非就是神都永不陷落的首要條件?
大周全民皆兵,有武器,就代表他們仍有絕地反撲之力。
不過,這僅僅也是首要條件而已。
有戰爭潛力,與能打贏戰爭,其實是兩碼事。
暗衛點頭,凝重道:“是的。根據大周神衛府公布的資料顯示,西城的那座高山武器庫中,就儲藏著足夠大周軍守城五年所需的武器輜重。這還不包括那無數巨大熔爐開啟后,能不斷新鑄出來的新兵器。”
“而位于城中東部的那座既是皇陵,也是大周人至高無上的神山,大人可知其中有何隱秘?”
聞言。
陳余沉思了片刻,順著城中三山第一座是武器庫的思路,稍一延伸,似乎就想到了貓膩。
頓了頓后,開口道:“他們敢說神都永不陷落,必是有所依仗與鋪排。而能支持戰爭勝利的決定性三大條件,除了要有充足的武器資源以外,糧食儲備也是重中之重。”
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士兵也是人,終究要吃飯的。難道說神山的山體也被掏空了,用來儲存糧食,那是一座糧倉?”
聽此。
暗衛眼中閃過一抹佩服之色,接道:“想不到大人年紀不大,思維竟如此縝密,天資聰慧,一語便點中了要害。沒錯。神山高達千米,山巔處建起祭壇,祭壇下的地堡就是大周歷任君上的陵寢墓室。”
“除此之外,偌大的山體內部被劃分為逐層掏空,共打造了數十層寬闊的倉庫。大周人占據了西境地域上僅有的一片黑土平原,肥沃的土壤讓他們種下的糧食收成,并不比咱們的內陸中原差,乃至猶有過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