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二牛點頭應是。
裘老八聞言,則微微皺眉,似乎對陳余連夜奔赴大周的想法有些異議,但并沒有多言,轉而道:“陳小友請說。”
陳余道:“先生是軍人出身,半路從戎,雖自當年濟州海戰之后,已藏身打鐵村十余年。但自田齊圍村之時,看得出來。。。先生的軍魂猶在,保家衛國之心未泯。”
“林少裳身為帝君,雖有愛民之心,但尚且年輕,火候不足,唯恐無力執掌朝堂。我與二牛前往大周之后,她身邊便無人可用,不足以應對親征圣旨之后所帶來的朝中壓力。因此,我想讓先生留下,助她一臂之力,保朝廷政局穩固?!?/p>
“濟州軍與朝廷的恩怨,源自十九年前的那場戰役。那時候她尚未出生,算是上一輩的事情。先生是個開明之人,她既非昏庸,何不再給她一個機會?”
“再者,冤家宜解不宜結,她曾親口對我說過,先帝駕崩前對當年之事亦耿耿于懷,料想當年亦另有隱情??稍噶粝马槃菖c她化解了上一輩的嫌疑,重歸于好?”
“濟州老兵明面上都已戰死,再無戶籍身份。你也不想讓弟兄們永遠東躲西藏,不見天日吧?當年先帝欠下的債,可讓她償還,還死去濟州將士一個公道。但前提是。。。必先穩固社稷,不是?”
聽此。
裘老八的眉頭更深,意外于陳余會提出這樣的要求。
而他這兩個月來與陳余走遍江南六道,幫助林少裳收復六道大軍,倒也已經看出林少裳并非像傳言中那般孱弱,是頗有為國為民之心,且付諸實際行動的。
從他聽從陳余的建議,不惜冒著“誅殺”功臣之名,也要對付林天慶父子,便可看出一二。
而事實上,也正如陳余所說,濟州軍當年兵敗,主要原因在于先帝,而非現在林少裳所領銜的朝廷。
歸根結底,濟州老兵要翻舊賬,卻不該直接問罪于她。
當初裘老八借口陳余和林少裳身上的余毒未清,而跟隨在他倆身邊,不過是為了驗證某件事。
但經過諸多事情后,這個首要目的似乎顯得不再重要。
裘老八既愿意幫助陳余收復六道叛軍,原則上也不會忌諱直接幫助林少裳。
不過,當聽到此時陳余的請求后,還是讓他不免一問:“你。。。為何一定助她?據我所知,你假扮宦官,留在她身邊,不過是為了伺機帶走慕容雪。而現在慕容雪去了大周,你此去,若情況良好,便能安全帶回愛人。何須再理會少帝與朝廷的事兒?”
陳余笑道:“先生不也常說嗎?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。陳某人雖胸無大志,只愿偏安一隅,但若大景社稷崩塌,淪為他人魚肉。那這天下又豈還有我容身之處?”
“唇亡齒寒的道理,先生自然明了。幫她,便是幫我自己,這不是明擺著嗎?”
裘老八卻質疑道:“就這么簡單?”
“先生以為多復雜?”
“就沒有其他額外的因素?例如說。。。你喜歡上了那丫頭?”
聞言。
陳余臉色微顫,神情忽而不自然起來。
就連一旁的王二牛也有些詫異,抬頭望向陳余,那目光似乎也有和裘老八同樣的疑問。
但頓了頓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