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師道于是就把自己分析的這道圣旨下達的時間跟眾人講了,在場的劉延慶等聽了也是面面相覷,冷汗直流。
其實這次種師道等人事想歪了,要將置于死地不是童貫或是道君皇帝而西夏國皇帝李乾順。這個李乾順本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,奈何國西夏國小民少,物產匱乏。自立國以來就夾在兩個“超級大國”遼國和宋國之間求生存。后來西夏國發現遼國武力強盛是他們惹不起的,所以他們主要的“欺負”對象就是宋國。宋國的西軍和西夏打了近百年,有勝有負。不過西夏發現只要跟宋朝作戰之后,無論勝負只要一向宋朝稱臣,宋朝就會以賞賜的名義給西夏“歲幣”,也叫“歲賜”。宋朝每年以賞賜的名義給西夏歲幣20萬貫,包括茶葉、絲帛、白銀等。但是宋朝從來不賞賜銅錢給西夏,就是怕西夏將銅錢融化制作武器。
西夏得來到歲幣往往跟宋國交易需要的物資,比如說鐵器、銅器、陶瓷等。為了更好的交易西夏成立的“一品堂”。這個一品堂不單單事給皇帝采辦各種漢地的器物,還有刺探情報的職責。一品堂在中原的商棧就設在了東京汴梁,其實相當于西夏駐東京辦事處。大宋朝廷對此事心知肚明的,但是從來沒有限制一品堂在東京的經營行為,即使事兩國交戰的,歲賜斷絕的情況下,一品堂還是正常的經商。
當李乾順接到飛奴傳書得知種師道大軍進駐京兆的消息后,他就立刻下旨命令察哥率軍南下與種師道決戰。同時他也擔心,在宋境內與西軍決戰再上演橫龍川之禍。因此,他也同時命令在東京的一品堂賄賂朝廷的官員,讓宋廷調走一部分西軍。西夏軍善用使用飛奴傳書的,西夏的飛奴可以一天之內就可以從興慶府飛到東京汴梁,東京的一品堂接到了李乾順的指示后就立刻行動了起來。他們賄賂的重點對象也是梁師成。
李梁嗣跟女真簽訂了海上之盟后,宋徽宗非常高興,他立刻下旨次李梁嗣“趙”姓,讓李梁嗣協助童貫根據海上之盟的約定調集兵馬圍攻幽州,進而收復已經從中原版圖失去100多年的幽云十六州。
宋朝雖然跟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,但是每一個宋朝皇帝都有一個收復幽云十六州的夢想。當李梁嗣報告遼國的幾十萬精銳北府兵已經在護不達崗讓女真兵7000人打的落花流水,遼國的5個首都已經失去2個,而且守衛遼國南京也就是宋朝口中的幽州府的只有3萬戰斗力較弱的南苑府兵的時候,大宋君臣就覺得收復燕云十六州的時機到了。
此時西軍正在跟西夏軍作戰,并不是童貫不關心西北的戰事,但是他們都認為西軍是可以對付西夏軍的,現在他們所用的精力都集中在北征幽云事情上了。不過童貫還是知兵的,畢竟曾經帶領西軍東征西討的。雖然他更關心北征,因為如果他收復了幽云十六州,就可以封王!但是他還是答應了種師道要求,讓吳玠駐守和尚源,為西軍留條后路。其他的對付西夏軍事情他覺得種師可以做好。
童貫把在平定方臘重打過勝仗的禁軍、河東軍、北軍、勝捷軍以及其他的廂軍,調集了20多路號稱30萬大軍,是幽州契丹南軍的10倍。此時童貫雄心勃勃,積極準備各種物資準備秋后出兵,一舉收復幽州。
不過童川還是提醒了一下童貫,童川道:“父親,征伐方臘咱們麾下這些部隊少有勝跡,這次北伐沒有西軍參加,能取勝否?”
童貫想了一下,這些部隊中真要是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自己的勝捷軍了。其實這個事童貫自己認為的,實際上這個勝捷軍比其他的禁軍也強不了多少,只不過他們早年跟隨童貫征戰西北立了不少功勞。如今童貫的官職越來越高,他們的戰斗力也就越來越低了。除了了勝捷軍河東軍軍也還可以,在湖州跟十幾萬方臘軍對峙過。北軍的王稟守城還可以,要是攻城應該也不錯吧。
童貫急于收復幽云十六州,因此總是高估自己的部隊,他對童川說道:“方臘賊兵百萬之眾,所用這些部隊應對困難。如今幽州守軍不足3萬,我以十敵一萬無失敗的道理。”
童川道:“父親所言極是,不過還是要帶些西軍更加穩妥些。”
童貫道:“我也知道應該調西軍共同出征,可是如今西北軍情緊急,如何可以亂調兵。西軍可是我父子最后的依靠!”
童川無語,此時突然宮中的太監傳旨讓童貫進宮商討北伐事宜。童貫急忙換好朝服進宮。徽宗皇帝也是好大喜功的皇帝,畢竟在他在位期間宋朝的版圖達到了最大,如果這次能夠收復幽云十六州,他名望就可以超過了太祖、太宗。可是宋徽宗并不知曉軍事,這次梁師成接受了一品堂的賄賂,讓宋徽宗調集西軍跟隨童貫一起北伐。
梁師成抓住了宋徽宗相要建立超越太祖、太宗功勛的心情,旁敲側擊的吹噓西軍多么勇猛,廂軍和禁軍多么無用,因此為了以防萬一,還是要調西軍北伐。宋徽宗在治國理政方面是一個標準的昏君,他聽從了梁師成的意見,這次招童貫進宮,就是讓他調集西軍一同北伐。
童貫一聽徽宗的建議下了一跳,因為徽宗雖然好大喜功,但是一天到晚就是吃喝玩樂或者跟著道士煉丹做法,什么時候關心過國家大事。他第一反應就是蔡京要害他,但是他探問了幾句發現此事真的與蔡京無關,而是梁師成的主意,于是放下心來。畢竟梁師成和他都是宦官,在很多時候利益是一致的。
童貫權衡了許久決定調一部分西軍北伐,他覺得就算是西北失敗了,西軍還可以退守和尚源以待東山再起,而西夏國國小人少,不可能長期占領西北。如果自己收復了幽云十六州,那就立下不世之功,之后再次回師西進配合西軍收復西北也不是不可以。何況即使調兵,西軍在種師道的率領下也不見得會敗。因此童貫就同意了調西軍北伐,不過他還是擔心西北的戰事,只是調用了劉延慶的2萬環慶軍而已。
種師道等人并不知道其中緣由,只是以為朝廷要借刀殺人,消弱西軍。正在他們不知所措的時候,時遷又傳來了一個壞消息。